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家长必读 > 国外教子 > 文章正文

美国孩子流行吃“忆苦饭”

时间:2009-12-19 11: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校园甚至幼儿园里,吃忆苦饭非常流行,其宗旨据说主要是为帮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并或直接或间

  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校园甚至幼儿园里,吃忆苦饭非常流行,其宗旨据说主要是为帮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并或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国际知识。

  马里兰州的温顿小学校最近为全体学生组办了一次为期3天的要饭课,按规定,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发饭,而其他大多数学生则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在这3天内,每每到了就餐时间,扮演不同角色的孩子们便各就各位体验生活。

  只见工作人员仔细地将饭菜分发给每个无家可归者,而要饭者则就地坐下大吃起来。尽管这种生活体验课的形式十分活泼,但孩子们的神情却相当严肃,因为他们都慎重其事地把它看作是一次宝贵的生活体验,而并不把它当作一场闹着玩的游戏。

  再看看无家可归者要来的饭菜,分量明显不够,而且面包制作得十分粗糙,至于菜,也只有水煮的土豆块加2片肥猪肉(因美国人普遍不吃肥肉,故价格十分低廉)。在孩子们用餐时,有一名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说,在100年前,美国无家可归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要比今天高出1倍之多,即便目前在美国,仍有至少100万无家可归者,至于在全世界,至少还有2亿人靠要饭为生这些人平时吃的饭菜,大多比这顿午餐更差。教师的话语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索。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绝大多数不愿担任工作人员而宁可担任无家可归者,因而实际上那些工作人员往往只得由教师指定某些学生担当。不难想象,长达3天的要饭让孩子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有的反映说乏力、头晕,有的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说十分想念家里丰盛可口的饭菜,还有的说终于领略到了饥饿究竟是什么滋味。

  旧金山市的斯迪夫中学组织的体验饥饿活动,则吸引了该校75名11-14岁孩子的积极参与。那天中午放学后,参加活动的每个学生均由自家抽取一张就餐券要是券上写着15这个数字,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总人口15%的富人,也就是说他可以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而且还可享受到殷勤的服务;要是券上写着25,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人口25%的温饱型,即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饭、少量鱼和豆子;而要是抽到的就餐券上写有60,那么他就代表了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因此那顿午餐就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土豆,而且还得耐心地排队等候领取属于自家的那一份。

  该校校长先生介绍说,这些孩子通过抽签分成了3组,其比例恰恰与世界人口的饥饿格局大致相同。尽管活动是象征性的,但孩子们已意识到世界饥饿人口之多,以及通过体验饥饿体味到了世界仍然充满了不平等。果然,参加过体验饥饿活动的孩子,便再也不会浪费粮食,还向学校的粮食银行捐赠了自己节约下来的多余食品或零用钱这些由孩子捐赠的食品和金钱有的分发给了国内慈善机构,有的还远送到了遥远、贫困的非洲大陆。

  如果说上述两项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那么眼下在纽约、洛杉矶、费城等大都会的孩子中流行的过爷爷时代俭朴生日的活动则完全是孩子们在长辈指导下的自发行为。纽约一名叫多迪的男孩子听说爷爷小时候过生日十分简朴,感到既新鲜又有趣,于是在自己生日那天特意把年已古稀的爷爷请来,请老人谈谈他们那时的孩子是如何过生日的,最后还如法炮制了一顿简单、廉价的生日餐,不过同样过得既热闹又好玩。生日过后,多迪就把这次过生日省下的钱全数捐给了支援非洲饥民办公室,算是献上了一份爱心。

  对于这类生活体验活动,大多数家长都举起双手表示赞成,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家长认为,诸如饥饿课之类的活动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组办者却坚持说:一方面,由饥饿引起的不适乃至痛苦都是暂时的,由此也不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任何长远或实质性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正是在克服这些不适或痛苦的过程中,孩子们才可能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而且克服这些不适或痛苦本身也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换句话说,这也是孩子们为素质教育须要付出的一部分学费呀!(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