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head2.htm

“就地高考”:星星之火,何以燎原?(2)

时间:2012-05-01 17:37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
山东潍坊一所高中的李校长与刘文波有同感:“比如说外省的,高考试卷都不一样,学生肯定要提前回去适应,否则就会影响高考成绩。”但各省区的课程、考试都有较大差异,习惯了当地教材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加上

山东潍坊一所高中的李校长与刘文波有同感:“比如说外省的,高考试卷都不一样,学生肯定要提前回去适应,否则就会影响高考成绩。”但各省区的课程、考试都有较大差异,习惯了当地教材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加上高考前夕来回奔波,考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各大学的高考录取名额没有公平分配。像北大清华复旦等一类院校,给山东、河南等省份不过几十个名额,却招收大量本地生源。大学的招生名额应该按省区情况合理分配,分数线应该不要差距太远。给外地学子一些比较平等的机会。”此前,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廉州中学副校长周怀慷的这番话让我们深思:能不能留住山东非户籍考生,决定性因素在山东省外。

“星星之火”燎原,下一个“山东”在哪里?

在教育改革问题上,“先易后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但面临着现实诸多难题困扰,“就地高考”也存在着“推广难”困境。

长期以来,山东高考以“考生多、(优质高校)资源少、录取分数高”为特征,即使外地考生“落地”,在很大程度上也很难对本地考生造成太大冲击,这是新制度能率先在该地“破冰”的“容易”之处。

“山东在全国率先突破户籍障碍,带了个好头,这对于打破就地高考的困局是有帮助的。现在破解就地高考难题最困难的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也立马跟着山东开放,而是要等其他地区逐渐开放限制之后,再来突破最难的区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观点,是目前大部分教育人士的顾虑所在。

“山东开放高考户籍限制,对山东本地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换作北京和上海就不一样了。”齐鲁师范学院周卫勇认为,“北京现在就人满为患,如果也按照山东这种模式开放,必然会造成基础教育负担的加重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难以负担。短时间之内,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放户籍限制都不大现实。至于说其他省份,像陕西,优质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同时高考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如果高考户籍政策放开,大量外地学生转过去,必然会影响本地人,会遇到很多阻力。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地方政府必然会谨慎考虑这个问题。”

实际上,在“就地高考”问题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口流入大,教育资源集中,却是“最难啃的骨头”他们因为人口容量有限,才真正考验改革者的智慧和魄力。这一点,即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承认。

“我们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就地高考"方案,有些省市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同时,"就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

在大部分受访者看来,由山东“破冰”之点,到全国“棋局”之面,乃至推而广之到教育制度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需要长期的打算”。而这也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jaxfeedback.htm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