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邝凝丹 实习生 吴烨 林泽龙 通讯员 辛闻 一名大学生正在参加毕业典礼。连年的扩招让读大学容易了许多。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要叫停了!近日,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本科高校过度扩招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滑,为提高教学质量,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不得聘为教授。 近10年间,广东的大学生已猛增62.8万人,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就连名校也喊“老师不够用”,类似一名讲师兼教三门课的怪象环生。此外,过度扩招还带来广东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校因疯狂扩建而负债等问题。 扩招 让更多人圆了大学梦 让更多大学生就业难 高校扩招,是指中国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每年我国高校都保持两位数的扩招比率。不过,到了2008年,教育部开始反思扩招,首次表示过去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放缓扩招比例至5%。 而广东省教厅的数据显示,1999年扩招第一年,广东高校扩招比例达到35.21%。从1999年开始扩招至2009年的10年间,广东省高校毛入学率从2001年的14%跃升至24%,在校全日制学生也增加了62.8万人。 在推行扩招后,教育界人士都承认这一政策对广东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提高高中升学率,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广大招生就业处处长陆财深认为,近年的大规模扩招让成绩在本科线上下的学生受益。“有些学生的成绩本来只够读专科,扩招后就可以上2B院校,专科变本科。”扩招还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教育产业),并带动经济的增长。 尽管如此,不少教育界人士也认为,由于扩招规模与大学本身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导致高校教学质量下滑、毕业大学生的就业也日益艰难等多种弊端频现。 高校扩招凸显三大弊端 弊端1 高等教育质量明显下滑 早在2000年度广东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省高教厅厅长许学强就指出,广东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跟不上在校生规模增长幅度,生均经费下降,造成了办学条件日趋紧张,学生的容量已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连平时不感到困难的师资也一时紧缺起来。而在随后高校的一再扩招中,这一问题愈加突出。 曾有不少媒体报道,自扩招以来,全国本科普通高校的生师比(即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11∶1飙升至2001年18.6∶1,而广东省扩招后有的高校生师比甚至达34.8∶1。平均一个老师要承担接近35个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着大量的成人教育任务和研究生教育任务。 记者采访大批广州高校学生发现,“老师不够用”是他们反映的常见问题,这现象甚至会出现在名牌本科中。如广商新闻系大三的小碧所在的新闻编辑班就出现3门课程由同一个讲师任教的囧况。“老师讲课还行,但我们觉得审美疲劳了。”她坦言,还有老师对他们坦白说,现在不少老师都不愿上课,所以才会出现一名讲师兼任几门课程的情况。 来自中大传播学院大三的叶同学则说,这学期已过去大半了,有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她还没有见过呢。“原本的老师现在还在国外,现在讲课的是代课老师。其他老师也说,每位老师的任务都挺重的,所以要在讲课上下足功夫也不容易啊。” 弊端2 就业率大跌薪酬普遍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