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导致负担过重 同等难度对下一届考生就显得容易,考试难度与考生水平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 高考在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服务的同时,对中学教育产生强大的导向作用。许多教师、专家甚至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出要求降低高考试卷难度,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从表面上看,激烈的高考竞争使得学生负担越来越重。一般而言,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维持在0.55左右时区分度最好,高考命题者努力将试题的难度系数维持在这样稳定的水平上。但实际运作的结果是,前一年试题的难度对考生来说可能适当或者偏难,但是经过中学教师加大题量和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后,同等的难度对于第二年的考生来说就显得容易了。于是,命题者为了维持心目中理想的难度系数,就不得不再次提高试题的难度,而学校和教师为了应付这越来越高的难度,就不得不继续增加教学的时间,结果就成了水涨船高之势,这种恶性循环让人觉得只要降低高考试卷难度就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但有专家认为,考生负担过重并非由高考制度本身造成,而是由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高考中反映出来的学习负担过重问题,不仅仅是考试与教育中的问题,社会竞争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不是仅靠教育、更不是靠考试就能解决得了的。厦门大学(微博)刘海峰教授认为:“只要我们明确认识高考竞争实际上是社会竞争的浓缩,考试和命题中有些问题是难以兼顾的必然现象,就不会指望仅靠高考改革来解决学业负担问题。” 多年来,高考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以及考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中学教师用应试的办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对学生进行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不断增加负担。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好的大学,在给学校和教师施加压力同时,又让子女增加课外作业参加各种补习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于考生而言,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取决于考生成绩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考生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每个考生都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或应试水平,其努力程度往往是其时间、精力、体力的极限,考试难度与考生水平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从考试方面来说,如果试卷难度太大、试题过于古怪刁钻,也会加重考生负担。这些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高中学生负担降不下来。 合理控制试卷难度 高考试卷难度的把握要考虑高校选拔新生的需要,还要考虑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育测量理论认为,当高考所有试题的难度值控制在0.30至0.70之间,并且每个学科的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50左右时,考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这样的试卷最能够有效区分考生之间的能力高低水平。因为难度等于0.50时方差最大,而方差越大时试卷的区分度就越大(难度=0.5时,方差=0.5×0.5=0.25),若难度值越偏离0.5,方差越小,试卷区分度就越小。高考试卷难度的设计不仅也要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考虑,也要考虑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需要,还要考虑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第一,合理确定高考试卷的总体难度水平。在考试实践中,试卷难度应该随着高考录取率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录取率越低时,试卷难度可以相应加大一些,反之,当录取率较高时,试卷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一些。2011年许多省市高招录取率已经超过70%,对此,高考试卷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上海教育考试院雷新勇博士认为,当本科招生略微超过50%左右时,试卷难度系数在0.55到0.6之间比较合适,如果难度太低,第二批本科分数线的可靠性会明显降低。 第二,平衡不同高考科目之间的试卷难度水平。一般而言,各学科试卷的难度应该大体一致,但也要兼顾各自的学科特点,不同学科之间的试卷难度应有所区别。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语文、英语学科的区分度不太高,难度系数可以高于0.60,设置在0.60到0.65之间较为合适,而数学、物理学科易于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难度系数应低于0.60,在0.50至0.60之间较为合适。其他学科的难度值设置在0.60左右。由于理科考生的人数远多于文科考生,这就要求对理科考生的区分度要更高些,理科试卷的难度应略高于文科试卷。我国高校招生时依据高考总分排名来录取新生,若不同学科试卷难度的差异太大,就会明显降低高考总分对不同考生的区分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