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名女孩凭三篇读后感拿到复旦通知书
你知道写“读后感”也能写出名堂,直接被名牌大学录取吗?8月30日是复旦大学新生报到日,记者获悉,杭州和湖州有3位女生是凭一篇读后
你知道写“读后感”也能写出名堂,直接被名牌大学录取吗?8月30日是复旦大学新生报到日,记者获悉,杭州和湖州有3位女生是凭一篇读后感,而被复旦大学中文系自主招生录取的。她们中一人就读的是民办普通高中,3人中也只有一人高考分数超过复旦分数线。
3位女孩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幸运”。来自湖州的女孩施卓彬的上名校轨迹,对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孩子更有激励作用。小施读的是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民办普通中学,全年级有2个文科班,她的平时成绩能排在前3名。这次高考,小施正常发挥,考了637分。小施原先对自己的定位是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宁波大学等,可对照今年的浙江录取线,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最低投档线在639分,她还差2分呢。复旦大学今年的最低投档线更是要673分,小施很庆幸自己写的一篇读后感跨越了30多分的名校鸿沟。
另一位来自杭州高级中学的女生韩晓(化名)本来成绩位列全年级前10,可此次高考发挥失常,只考出624分,但同样拿到了复旦入学通知。学军中学的女生张蕴贤考出681高分,上了复旦分数线。
复旦为文学优秀学生开通的自主招生绿色通道来自于一年一度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最大优势是不设门槛,不用参加水平测试,以写复旦推荐的文史哲书目读后感来选拔面试,优胜者上一本线就能进复旦,这被誉为国内绝无仅有的“凭写一手好文章,助升名校深造”的选拔机制。
当然,能进复旦并不是只投一篇读后感那么简单,复旦从1000多篇作品中挑出70多人进入教授团的自主招生面试,小施记得当时面试官问她平时看哪些书,关于自己这篇征文自己有什么看法,她记得当时她说到喜欢读《论语》,没想到考官立即追问“是哪个版本的论语”,让她一时语塞。
而杭州学军中学的张蕴贤告诉记者,她正是从钱江晚报上得知复旦博雅杯赛消息,恰好前段时间阅读了书单中梁遇春的散文集《春醪集 泪与笑》,便试着写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读后感。以下我们选摘了3学生文章的部分内容。
读《红字》:灵魂对苦难的忍耐
D·H·劳伦斯曾这样评价《红字》:“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故事,却内含着地狱般的意义。”我对这“地狱般的意义”不甚理解,却在霍桑短暂而安详的叙述里浅读到了贴近我们生命的意义:当生命的忍耐延伸触及到了黑暗疆域之外的一丝丝光亮,请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峡谷会开出花来”。
《红字》的忍耐开始于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要寻找一个天上的父亲,她永远也不会认识一个世上的父亲。”海丝特神色淡定地说出这句话,于是伴随着对于不断的来自世俗,来自齐灵渥斯,来自内心的折磨的忍耐,苦难的拯救开始了。
是的,有时候这就是我们的一生。那个法国人罗伯·格里耶在《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用那些塞满庄园的巴洛克式雕像,早就向我们演示了生命存在与生命意义追问的困惑:如今,您跟着我,永远迷失方向。苦难隐匿在人类路途某个幽暗角落,衍生了它的另一镜像:忍耐。今天的我们仍旧需要这样的忍耐,房龙这样形容生活: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宽容·序》)
这样的叙述已然触及到了人类苦难与无奈的根源。苦难用一种不急不缓的姿态向我们逼近,人类的天空似乎以压迫的方式正在迅速的缩小,当生命蜷缩到卑微的境地,我们需要忍耐来支撑躯体的直立。这时的忍耐已远不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道德准则,它如河底生长着的景泰蓝色泽的水草,以我们不敢正视的深蓝和沉重的色质诠释着生命存在最朴实的意义。(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施卓彬)
读《论语》:我眼中的孔子
文人、政治家、普通人千百年来的诠释,都凝聚在了孔子的身上。(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