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福建:课改后高考改革注重平稳追求实质变革

时间:2010-01-25 21: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日前,福建省公布了2009年《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高考改革的目标、科目与内

  日前,福建省公布了2009年《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高考改革的目标、科目与内容、命题原则以及高校招生录取模式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这是一个既讲究平稳渐进又追求实质变革、既侧重高考命题改革又大力推行录取制度改革的高考方案。

  

  良性互动发挥高考导向作用

  高考改革的动力直接源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在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制度创新。从高考与基础教育的辩证关系看,高中课程的系统性变革要求高考形式、内容、命题、录取标准等方面作出相应改革,力求实现高考与新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

  由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建立综合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这就要求高校招生改变以高考成绩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局面,而适当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等方面的表现。由此可见,若实现高考与高中课程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其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得以体现是关键问题。

  为此,《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制度包括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两个部分,《方案》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从设置本意来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的考试属性截然不同,前者是水平性考试,后者是选拔性考试,而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尚未建立像高考制度那样严密的考核程序和评定标准,其可信度和效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两者如何与高招录取挂钩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福建省高考方案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校招生选拔的参考依据,将两者与高招录取进行“软挂钩”。从发展趋势而言,随着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评价应逐渐变成高招录取的硬性标准之一。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课程的可选择性。中学各门课程都包含了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而且选修部分又开设了众多系列的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从高考与新课程的互动关系考虑,选修课程内容要求高考设置相应的选考内容,否则,选修课程在中学课程中将不受重视。但是,如此众多的选修系列确实给高考内容、范围的划定出了很大难题。福建省从保证高考信度与效度的角度出发,把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中的部分系列统一划定为考试的内容。对此的相应措施是健全中学教育评价制度,鼓励中学尽可能开设那些没有被列入高考范围的选修课程。

  科学命题侧重高考实质性改革

  命题是考试的根本所在。从高校招生而言,高质量的命题可以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将真正有识之士选拔出来,提高选拔人才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高质量的命题可以从命题导向、考试方式、试题内容、题型组配以及试题等值等方面引导考生活学活用,有效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因此,命题改革是高考的实质性变革,理应成为高考改革的重中之重。

  对此,福建省把此次高考改革的重点放在命题改革上,切实发挥高考命题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作用。《方案》提出了4条命题原则,即注重科学性、突出能力要求、体现公平性和重视可操作性,并要求建立命题研究机构,加强命题研究。

  注重命题科学性主要指提高命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方案》明确要求“命题力求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相一致,切实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试卷应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并提出“合理控制试题难度”,“避免偏题、怪题”,“命题要努力实现试题结构和题量的科学、合理、适度”。(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