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课改城乡差距成“门槛” 被质疑公平性(2)
时间:2010-01-22 09:2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并同时进行与之相配套的高考制度改革。与以前的高考相比,新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以往高考不同的是,在我国实施“新课改”的一些地区正在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并同时进行与之相配套的高考制度改革。与以前的高考相比,新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以往高考不同的是,在我国实施“新课改”的一些地区正在尝试把学业水平测试或综合性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随着部分地区高中课改的进行,也伴随着社会各界对课改过程的反思。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从资金的投入、师资的配备、教学设备的配置等各个方面来看,农村教育都不及城市教育。因此,有不少人担忧,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许多农村孩子也表示,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可是条件有限,如何提高成了他们的最大困惑。张忠民说,“城市孩子从小就学英语、学各种乐器、可以参加各种兴趣班,有更好的条件培养自己的特长,也有条件参加各种辅导班,农村孩子显然没办法比,农村孩子教育资源单一,不能像城市孩子那样请家教补习。”有网友提出,“新课改的前提应该是先彻底解决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把校舍、试验室、图书室等弄得更好一些,使大家能在比较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新课改远比想象中复杂针对部分教师的疑虑,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要全面地认识高考与新课改的关系,不能再简单以高考评价新课改,高考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全面发展,这才是新课改的真正目的。甘肃会宁二中的一位教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对贫困农村的许多家庭而言,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供出一个大学生,是一家人脱贫的希望,虽然目前的高考制度有很多弊端,但是毕竟可以使一些学生通过刻苦努力走出农村,最终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处境。如果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将使许多农村孩子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将牵扯出更多民生问题。会宁县,每年不低于80%的高考升学率,目前,已经输送出5万多大学毕业生,当地许多家庭因此或告别农村或摆脱贫困。按照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农村中学的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并与农业科技推广等结合”。但是,甘肃会宁的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在城市就业和在农村谋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旦失去目前高考的“激励效应”,可能会有许多学生放弃高中,用他们的话说:“如果不是为了‘考’出去,农村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哪里?”张忠民认为,从改革的初衷来看,新课改、新高考有利于教育制度的完善,但是现实却是城乡教育资源差别太大,如果不考虑农村实际,也许会让农村孩子落得更远,他呼吁:“现在课改的方案确定都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专家来决定,为什么不能多听听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的意见,让一些农村教师、教育管理者代表参加到方案的制订中,参加到高考命题中?”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