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推动重庆教育科学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重庆教育已形成三大优势:一是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二是每十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于全国
●经过多年发展,重庆教育已形成三大优势:一是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二是每十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三是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统筹兼顾、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服务方向这五个坚持,是重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的加快发展,重庆教育与全国和西部相比,已形成三大优势:一是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重庆为2043人,全国平均1924人,西部平均1464人;二是每十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重庆为3523人,全国平均3409人,西部平均3154人;三是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教育部统计口径重庆为96.7%,全国平均79.27%,西部平均75.22%。 重庆教育之所以能够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不断实现追赶和超越,主要是做到了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市政府严格执行三个增长的规定,确保每年教育经费在财政开支中的比例占到20%。在投入渠道上,从预算内和预算外、预算和决算、地方决算和中央决算3个方面加以保障并实现逐年增长。从经费投入绝对数来看,2008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265.63亿元,是2002年的2.9倍;财政性投入171.64亿元,是2002年的3.3倍。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65%。教育总投入和财政性投入的增幅,近几年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和GDP增幅。 第二,坚持教育统筹兼顾。重庆坚持既重点抓好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又统筹兼顾其他各类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三大跨越。一是两基实现历史性跨越。直辖之初,重庆只有11个区县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仅18.87%,位列全国第26位。2002年以来,重庆坚持普九、偿还欠债一起抓,累计投入186亿元,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07年,全市所有区县全部实现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高中阶段教育曾是重庆教育发展的瓶颈,直辖之初总规模只有39万人。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261.8亿元,到2008年,总规模比2002年增长了2.7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比2000年提高了近21个百分点。三是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直辖时,重庆高校规模仅16万人,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落后状态。2002年以来,高等教育累计投入317个亿,布局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直辖初的8%上升到25%;在校生规模增加到68万人,比直辖初翻了两番多。在重点突破的同时,2002年以来共投入50亿元,发展其他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都取得了重大发展。 第三,坚持教育改革创新。近年来,重庆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活力。在义务教育方面,2006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偿还了近20亿元的普九历史欠债,为全国消除普九债务提供了经验借鉴。加上2008年偿还2003年以后的普九债务8个亿,消除普九债务达28亿元。在职业教育方面,2006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中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2008年又在全国率先试行免费中职教育,这些做法为国家建立职业教育资助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在高等教育方面,2003年以来,重庆抓住机遇建设大学城,将13所大学集中起来建设,实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后勤生活资源、校区公共设施、信息通讯系统的五个一体化,推动了重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在民办教育方面,2008年,市政府大胆创新,出台了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优化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注资2亿元,成立了重庆教育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重庆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搭建了融资平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07年通过公开考试择优招聘的办法,在全国率先解决了上万名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第四,坚持推进教育公平。近年来,重庆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来解决。一是推进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的问题。2006年以来,共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经费55亿元,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又增加专项经费1.2亿元,免除了35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二是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庆用4到5年时间,投入22亿元,到2006年年底,全部排除了442.9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库存D类危房。近年来,重庆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建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1100多所,实现了农村与城镇学校公用经费和免杂费补助同标准拨款。三是制定落实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保障了人民群众子女受教育权利。2006年至2008年,重庆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类困难学生得到了全面资助。 第五,坚持教育服务方向。重庆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促进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高了重庆人口整体素质。随着普九的全面实现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大力推进,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98年的6.67年上升到8.6年,全市人均提升近2年。二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各类专门人才。近5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60多万人,普通高校培养人才43万人,成人高校培养学生近18万人。三是促进了重庆科技进步。重庆高校获得国家和市级科研项目奖占全市的65%以上,涌现出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工业CT、3G手机核心芯片、乙肝疫苗、幽门螺杆菌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 五个坚持,是重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经验总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将按照统筹发展,改革创新,提升质量,促进公平十六字工作要求,推进教育的三个普及,确保2012年实现双高普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20年普及高等教育,努力实现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奋斗目标。(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