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院校大全 > 高校新鲜事 > 文章正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原文作者只考了1分

时间:2010-12-11 11: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寂静钱钟书》的文章。不料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作为作者的本报前实习生周

  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寂静钱钟书》的文章。不料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作为作者的本报前实习生周南(化名)自己试做了一遍题,总分15分中只拿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由此作者发表了博客《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一文,引起不少网民对出题人甚至高考的抨击。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现,走出学生时代的80后青年回头看考试,别有一番理解与滋味。

  阅读成了被阅读?

  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错。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周南在博客上这样写道。

  《寂静钱钟书》倒数第二段写道: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对这一段,福建高考题问: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当作者周南第一次看到这道题时,她一下就傻了。

  我没有想那么多,写到那里,顺手就用了格调一词,哪有多少丰富的内涵啊?周南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笑说。

  这题有点难,后来对答案时发现,我基本都没有答到点上。参加了今年福建高考的某211大学大一学生郑钰莹说。她也在网上看到了这篇博客,并不感到惊讶,毕竟出题人不是写文章本身的人,所以可能想的方向会不大一样,这也是现在语文阅读题的普遍现象。

  80后作家韩寒也曾细心地完成了针对自己文章《求医》一节的中学语文阅读题,8道题只做对了3道。甚至,他选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韩寒对此曾评论说: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

  如果有人反驳说韩寒不会做自己文章出的高考题,那是因为他没上过大学的话,那怎么解释我是高考出来的,却做不对题?几年前是高考省前10名的周南说。

  我当时也认为答案给的不够理想。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改卷领导组成员之一、福建师大附中教研室主任杨建成老师在谈到《寂静钱钟书》最后一题时说,现在的高中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根本无法作答。

  杨建成认为,现代文阅读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命题者都从文本出发,只能就文本进行解读,答案出来也就10天左右,与作者的想法有些出入也是正常的。

  但杨建成认为:阅读题总体来讲,还是能考察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水平,只是在一些小的方面因为没考虑太周到,而致学生觉得题目太难。

  对此周南有些异议。我是作者,我做不出来,是我对自己的文章把握不好吗?他们可以指责一个答错题的学生不了解文章,总不能指责一个作者不了解自己写的文章吧?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