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院校大全 > 高校分类 > 北京 > 文章正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时间:2009-12-16 17: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学校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1989年学校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年,学校开始建设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7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并获“单项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在众多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吴仪、周永康为代表的国家党政领导干部;以李毅中、马富才、卫留成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以何国钟、王德民、时铭显等9位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
  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10个院(系、部),共有25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授权的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硕士授权的一级学科,99个硕士点;在11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以及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机构。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78人,专任教师750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4.9%。教授188人,副教授2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9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9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3人,李四光奖获得者1人,侯祥麟基金奖获得者4人,入选“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入选“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校园总面积496.5亩。截止2008年3月,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557人、硕士研究生3567人、博士研究生563人、留学生330人,在校生总数一万余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已达1.6:1,其中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比例为6:1。
  “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3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4项,省部级教材奖12项,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精品课程。
  学校长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与国内40多家大中型石油石化企业签署了全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共有40余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我校设置企业奖学金;12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我校建立了育才厅;在44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在45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与11家石油石化单位签署了“订单式”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十五”以来,学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的20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建立了多规格、多元化“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截止2007年底,学校已选派了由中石化和中石油全额资助的136名学生赴俄罗斯古勃金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和乌法大学进行联合培养。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