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奥秘的基本手段2
二、对读 1.何谓对读 完成扫读任务后,已对文本的大意有了了解,接着应进行对读。所谓对读,是指将题目(含题干与选项)与文本、选项
二、对读
1.何谓对读
完成扫读任务后,已对文本的大意有了了解,接着应进行对读。所谓对读,是指将题目(含题干与选项)与文本、选项与选项进行对照性的阅读,从而准确地解答习题。
2.对读的方法
⑴注意解题指向
对读时,应将题目与文本进行对照,那么,首先就应正确把握解题指向。例如,就《报秋》一文设置的第一题: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譬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不超过8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第(1)问是作者为什么吃惊,重在回答为什么。第(2)问要求回答作者为什么怅然,同样要求紧扣为什么回答,又特别强调联系全文。不了解解题的指向,将题目与文本进行对照性阅读时,就会方向不明。此题的答案是:(1)没几天便是立秋(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⑵锁定相关语区
弄清了解题的指向后,就应根据解题的需求,结合扫读所得,锁定相关的阅读语区。例如,上文的第二题: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不超过12个字)
根据题干与扫读所得,解题时应将题目与文本的第三、四自然段对照起来阅读。因为写太阳花别名死不了都活不成(见第三自然段)为了衬托玉簪花生命力强(见第四自然段)。
⑶细心进行对照
无论将题目与文本进行对照,还是将选项与选项对照,都应倍加小型,万万不可马虎从事。请看上文的第四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E
此文的写法是托物言志,那么,B项似乎极有道理。但,仔细将选项与文本、将选项与扫读所得进行对照,可知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只是第㈡自然段的内容,而本文的主旨是珍惜时间,领取生活。由此可知,B项错。F项,把叶子比喻为绿波是文中有的,但不是描写的重点,重点应是绿波上的白帆,而F项却夸大其辞,由此联想到生活的长河广阔的空间感深邃的时间感,延伸太虚夸。
解答科技文与社科文阅读试题时,对读时也应注意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项。
高考题中干扰项的造假形式主要有:
A.偷换概念。
如,1997年22题A项:应激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原文说: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选项偷换为化学物质的改变。
B.因果倒置。
如,1999年18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原文说:当钙离子流进心细胞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选项将原因与结果倒置。
C.颠倒主次。
如,1998年25题C项: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的最大危害。原文说: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他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后,那些表姐妹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选项所说的最大危害却是更难对付的害虫,这就颠倒了主次。(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