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6
(六)释之公平执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
(六)释之公平执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不得调调:升迁
B.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超:破格,越级
C.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属:牵连
D.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阿:迎合,偏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观其能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释之久之前曰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C.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振长策而御宇内
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对响应无穷者像回声那样回应(得快)
B.尉无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C.吾马赖柔和驯良、不暴躁
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一同遵奉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张释之严正守法、守法不阿意的一组是()
①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
②乃止不拜啬失
③遂劾不下公门不敬
④於是使骑捕
⑤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A.①②⑤B.③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④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认为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所以君主的言行一定要谨
慎。
B.文帝对啬夫能详细回答他的询问感到非常满意,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还是听取了
张释之的正确意见,放弃了本来的打算。
C.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张释之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因此得到文帝
的器重而被提拔为中大夫。
D.张释之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平执法,如果执法有所倾斜,大小官吏的用法都将任意
轻重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译文:
(2)民安所措其手足?
译文:
【答案】
1.C(属:通嘱,交给,委托)
2.C(转折;并列。A.代词。B.音节助词。D.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