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6(2)

时间:2009-11-02 11: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1)5月9日的夜,还伴着丝丝寒风,可屋里却颇有暖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文章开始说安娜没有任何使人一振的风采,但结尾说安娜美到极至。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答案】①

  (1)5月9日的夜,还伴着丝丝寒风,可屋里却颇有暖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文章开始说安娜没有任何使人一振的风采,但结尾说安娜美到极至。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答案】①从肖像描写上看,安娜年纪很大、不修边幅,没有风采。

  ②肖像描写的作用是铺垫和对比。肖像描写首先让读者对安娜有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为下文描写安娜扔掉所有化妆品作铺垫;安娜现在苍老的外貌和下文对安娜神态(眼睛亮着光)和表现(唱歌)对比,集中表现出安娜对瓦夏的感情,体现安娜对瓦夏深刻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和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的第一问要求根据安娜的外貌描写概括安娜的形象,这种形象是指文章主要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体现出的人物特征,概括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确定。

  第二问考查肖像描写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对文章结构和文章情感的作用,答题时不能忘记两个方面。从结构方面看,开篇的内容大多是铺垫、烘托等,在分析下文可以看出这样写在结构上能通过对比写出安娜对瓦夏牺牲的哀伤和对瓦夏的爱。

  15.【答案】烘托气氛,抒发情感。《喀秋莎》是卫国战争的一首歌曲,表现一个姑娘对前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文章两次写到歌曲《喀秋莎》,第一次表现了安娜对5月9日胜利日的庆祝之情,同时表现对瓦夏的思念之情;第二次提到《喀秋莎》主要表现安娜的高兴之情。作者通过《喀秋莎》巧妙地表现安娜在胜利日的感情。

  【解析】散文往往使用道具表现人物的情感,这种道具是抒发某种感情的载体,《喀秋莎》就是表现安娜对瓦夏感情的道具。通过对安娜唱《喀秋莎》的时间、心情可以分析出歌曲对抒发安娜情感的作用。

  16.【答案】形成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抒情气氛,真实地表现出安娜百感交集的情绪。这些反常现象细致地刻画了安娜在胜利日(瓦夏牺牲的日子)复杂的心情,既有对胜利日的庆祝,也有失去瓦夏的悲伤之情。

  【解析】一会儿指时间很短,从文章抒发的感情分析,这几个一会儿表现安娜在特定时间的复杂感情,而这种复杂感情是通过这几个连续的动作表现的。分析动作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安娜的感情。

  17.【答案】(1)不矛盾。寒风指自然界情况,但屋里有安娜快乐的心情,所以让人感到温暖。

  (2)不矛盾。安娜的外貌因苍老变得丑陋,这种没有风采是初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这是在没有了解安娜前的感觉,只是对安娜的外在理解。但了解了安娜和安娜对瓦夏的感情后,特别是安娜把爱瓦夏和爱祖国联系在一起,再看到此时因为后代的幸福高兴的情景,让人感到这个牺牲个人幸福的人是美丽的。

  【解析】文章使用意义相对(相反)的词语的目的是更深刻表现人物情感,可以通过分析词语体现的意义判断语句体现的复杂意义或感情。

  这两问都是考查对文章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可以分析语句的意义确定答案。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