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4(2)
从未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咳,17岁!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代人17岁时各自的特点。 答: 2.试分析作者对儿子17岁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 答: 3.请指出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
从未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咳,17岁!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代人17岁时各自的特点。
答:
2.试分析作者对儿子17岁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
答:
3.请指出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写有什么好处?
答:
4.以文章加点词语的分析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
1.解析:文中对两辈人主要进行了三个大的方面的对比,各自的特点在每一方面的对比中不难概括出来。
答案:父母辈特点:生活艰苦,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勤俭奋斗。子辈特点:注重实际,看重享受,富有爱心,爱好广泛,有平等意识。
2.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作者对儿子的态度并非全赞成和或全面批评,关键在于区分哪些是赞成,哪些是批评。
答案:对儿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持批评态度,但是对儿子在外出旅游时表现出来的爱心和面对金钱不懂得回扣的单纯却持肯定态度;对儿子的平等意识持肯定态度,但是对儿子兴趣爱好的狭窄却持怀疑态度。
3.解析:综合全文内容来看,全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对父亲、作者、以及儿子的17岁时的表现进行了陈述,其异同不评自现,因此,对比的手法再明显不过了,两代人的特点也鲜明起来。
答案:对比手法。文章把父(母)子两代人在17岁时的各种表现对比起来写,突出两代人各自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
4.解析:阅读全文我们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其幽默诙谐语言特点可谓鲜明,但核心问题是分析加点词的言外之意及表达方式。
答案: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