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8

时间:2009-11-02 11: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解析]  第一步:定内容,定文体  1.定内容。题目《江南的冬景》,读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结尾部分,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

  [解析]

  第一步:定内容,定文体

  1.定内容。题目《江南的冬景》,读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结尾部分,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的是江南的冬景。读作者郁达夫,联想学过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而略推本文的风格。

  2.定文体。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下一步的研读中,就要注意体会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从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即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定结构、定中心、定特点

  3.定结构。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开头写的却是北国的冬景,接着写江南的冬景之美,从地质到河港到一天中冬景的变化。即:北国之冬景江南的冬景:地质,河港,一天中冬景的变化。

  4.定中心。文章中并无直接地抒发感情的句子,但从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中,能够体会出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联系《故都的秋》的描写手法,可知这种喜爱之情就是文章的主旨。

  5.定特点。文章借景抒情,完全把情融于景中,这就是本文的特点。

  第三步: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

  1.(1)作者认为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果用文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应是_____。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需要找的句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最后。

  B.抓语词,定特点。读句子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这是一个判断句,抓住其中便是这个词,答案显然就在其后面。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注意字数问题,确定答案为:明朗。

  (2)作者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不超过20字)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原文,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句中有一个重要的指示代词这一个,这说明关于怎样的境界的问题,应从前面的段落中去寻找。

  B.抓语词,定特点。①原句所在的第五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末尾有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的句子,这其中的悠闲很显然是关于怎样的境界的问题的关键词,画出来。

  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的后面都是描写性的话,直到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显然都是在解说悠闲的,没有重点词。而接下来的一句若再要点景致进去中有再.则说明后面的景致也是境界的一部分,将景致画出。是什么景致呢,从后文看,地方乡村;时间傍晚。则这种景致可总结为乡村晚景。

  ③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句中还有一个重点连词又是,说明关于境界,前面应还有内容。到上一段中,我们可以找到与境界有关的一些语词,分别画出来,它们是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以上按文序画出的重点语词有: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悠闲、乡村晚景(乡村的傍晚景致)。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将上面画出的词连词成句,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注意字数问题,则得出答案:悠闲地、无肃杀、含蓄有生气的乡村晚景。

  2.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安排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1)这是采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不超过8字)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从题干中可知,作者描写北国的冬天的内容在文章的开头,且问的是写作手法方面的。这就给了我们答题的方向,应从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景之间的关系着手找答案。

  B.抓语词,定特点。读原文可知,写北国在前,写江南在后.且全文写的是江南的冬景,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景之间不是平等关系,江南为主,北国为副。江南温暖,北国寒冷。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联想前面关于文章表现手法的内容,可知这里采用的是衬托手法,且是衬托手法中的反衬。得出答案:衬托(反衬)。(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