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考前6个月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注意事项(2)

时间:2009-11-02 12: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3 重点文言词汇与篇目要逐一落实 春考文言文释词与翻译,客观地讲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静心想一想,所有考点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迁移的根据。比如翻译题:“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重点考查“弥”字。“

  3 重点文言词汇与篇目要逐一落实

  春考文言文释词与翻译,客观地讲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静心想一想,所有考点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迁移的根据。比如翻译题:“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重点考查“弥”字。“弥”是满、整的意思。下面是高中课文里出现过的带“弥”的句子:

  1.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汉书苏武传》)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朱自清《荷塘月色》)

  第3句来自现代文。如果考前能够静心地将重点课文复习整理一遍,解答此题也在情理之中。

  4 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知识要落实,基本能力要过关

  作为一门学科,语文的知识框架虽然有些松散,但还是有其内在的知识系统。试看春考卷第4题:

  拍卖大厅“死一般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

  先撇开《父爱无价》这篇小说不谈,单看“场景描写”的作用。场景描写是记叙文和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往往能起到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父爱无价》旨在歌颂伟大的父爱。小说开始平铺直叙,无风无浪,波澜不惊。到了拍卖这一情节,才浪花飞溅,峰峦迭起,最后峰回路转,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拍卖”是小说情节中最关键的环节。竞拍者们急于一睹老人珍藏的画品,急于拍得珍品胜利而归,对老人视为“最珍贵”的儿子肖像画不屑一顾,双方关注的内容完全不同。“死一般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这样的反复渲染,显然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的结果。不妨将其用意罗列出来:

  ――渲染气氛,揭示了竞拍者的心态,反衬老人的无价父爱。拍卖现场的热烈衬托出收藏品的价值,但在老人的眼里,如此珍贵的收藏品依然比不上他儿子的肖像画;竞拍者对肖像画的冷漠,反衬了老人对儿子的深情。竞拍者们对艺术品的追逐,与老人对人间情感的珍重形成鲜明对比。对拍卖现场氛围的渲染,对于展示老人的精神世界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彰显小说题旨。明明是要拍卖老人收藏的绘画珍品,一开始却要先拍卖儿子的肖像画;底价为100美金,结果却以10美金成交,这些不合情理的举动招致了现场的“沉寂”“安静”“人声鼎沸”,也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想一探究竟,这就是制造悬念;同时,这样的渲染也使得结局非常具有戏剧性。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就是通过这样的铺垫与渲染达到的。

  要完整回答这个题目,需要三个要素:一是要知晓“场景描写”的内涵与基本功能,这就是“基本知识”;二是能够迅速理清小说的情节,理解老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把握小说的题旨,这就是基本能力;三是将有关“场景描写”的知识迁移到解题中去,这就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能力的“发挥”。有些考生对语文知识不够重视,这是错误的。没有基本的知识积累,能力从哪里谈起?建议考生从文体阅读的角度梳理一下各文体的基本知识,形成一个基本的知识脉络与框架,在反复实践与运用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话语方式,最后就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