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
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
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苏格
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
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
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
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酷暑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
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
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
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
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
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
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
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
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
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
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
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
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
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叫
去,命令他带领四个人去逮捕一个富人,要霸占他的财产。苏格拉底拒不从命,拂袖而去。
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恼怒地把他叫
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叫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
羊。苏格拉底对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三十僭王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
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
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更多关于“招生新闻的”内容
相关文章阅读
·数学家的故事3─刘徽 | ·数学家的故事2─阿基米德 | ·勤学好问的伽利略 |
·轮椅上的奇才——史蒂芬 | ·莫扎特 | ·巴顿一生的骄傲和荣誉 |
·林肯搬石头 | ·伽利略与车夫 | ·莎士比亚也有失误 |
·杜鲁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