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名人 > 文章正文

时代最伟大的女性--居里夫人(2)

时间:2009-11-02 11: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意识到这一研究的重要性,也加入放射性研究的行列,夫妇一起向末知领域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

  居里夫妇决定接受这一挑战,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

  居里夫妇又在条件恶劣的实验室里开展了新一轮的研究。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当时还不知道放射性的危险),没有助手,两们研究者既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又兼任技师、实验员和水泥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皮埃尔居里身体较差,搅拌溶剂和原始加热方法等重体力劳动都要靠居里夫人来完成。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2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人第一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已有100周年。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三、成功的家长

  在儿童教育问题上,居里夫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反对前人因循守旧的一些作法,主张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孩子实施自由新型的教育。当长女伊伦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她认为孩子们在学校里太累了,他们这个年龄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把他们整天关在空气污浊的教室里,消耗过多的精力是野蛮的,应该让孩子们增加户外自由活动的时间。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原则是:要少而精,切忌一知半解。居里夫人的想法得到了朋友们的赞赏和支持。最后,他们共同制定了一种新颖的教育合作计划。居里夫人和她的朋友们(都是索尔本大学的教授)创办了一个儿童学习班,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由这些有才华的学者轮流给他们上课,各自讲授自己所擅长的课程。当时,包括伊伦在内共有约十来个孩子。这种教育方法使孩子们振奋,又使他们感到有兴趣。孩子们在这个学习班里学习了语言、文学、历史、自然科学、雕刻和绘画等课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