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全攻略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文字叙述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因此在高考一轮复习时,许多同学会感到比较头疼,也找不到有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文字叙述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因此在高考一轮复习时,许多同学会感到比较头疼,也找不到有效的复习方法。日前,记者采访了辛集中学的孙敬彩老师,请她针对高考第一轮复习对同学们做以指点。
-重视课本强化基础
孙老师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生物需要理科的思维文科的记忆,所以,应多读课本,学会阅读,重难点内容要反复阅读,通过自己阅读加以理解,找出其中关联;通过阅读课本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记忆,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的适用条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在生物学知识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生理、结构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需要经常采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总结。如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在比较时可通过表格或者曲线图等方式进行。
-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能力考查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在第一轮复习中,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把必修和选修结合起来,以章节复习为主线,设计出知识清单。同学们要认真看书,逐一落实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留知识死角。
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有大有小,有的以章或节的内容为范围构成小网络,有的则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构成跨章节的大网络。具体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构建小网络为主,以后循序渐进,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随时增添新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专题知识网络,为第二轮专题复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按章节进行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的专题复习而形成知识树非常重要,这既浓缩了知识,使课本越读越薄,又突出了中心知识,把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从而达到学习上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例如:以蛋白质为专题的知识网络,具体构建方法是:首先抓点,即在课本中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可根据课本的目录标题查找一级知识点,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功能、代谢、生物合成等;再通过分析标题下的内容,归纳成二级知识点,如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又包括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等。以此类推,将这些知识点罗列在纸上。其次是连线,即把查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层次用线连接起来。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功能、代谢、生物合成等一级知识点用主干线连接,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意义等二级知识点用分支线连接。最后,在抓点、连线的基础上建网。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确定知识网的布局,力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佳整合。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