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生物复习 > 动物世界 > 文章正文

通过尿液找到大熊猫的血缘信息

时间:2009-11-02 11: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近亲回避是动物(包括人)的本能行为。动物一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比如某一性别雄性(或雌性)的个体在性成熟前离开出生地,扩散到

  近亲回避是动物(包括人)的本能行为。动物一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比如某一性别雄性(或雌性)的个体在性成熟前离开出生地,扩散到其他的地方,并与那里的同类繁衍后代。如果分布区狭窄,它们会通过一些特殊的辨别机制区分亲属和非亲属,从而避免和近亲个体交配繁殖。因为近亲繁殖会导致个体适合度的下降。

  对人类来讲,人们可以通过姓氏、查阅家谱档案资料和亲子鉴定等方式确定亲属关系,国家也通过婚姻法等限制近亲婚配和生育。对于动物,比如大熊猫,在缺少家谱和档案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它们是如何获得有关亲属的信息的呢?因为在人类的眼中,所有的大熊猫不论雌雄,其外形、体态和毛色等都是相同的。那么,它们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来区分亲属和非亲属呢?

  以刘定震博士为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组最近发表在《科学通报》2008年第9期的雄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尿液中包含亲缘关系的信息一文,为我们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看过野生大熊猫录像或者去过动物园(繁育中心)的人会发现,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经常在地面、墙面或者树干上擦蹭它们的肛周腺遗留一些气味标记,有时也会通过排尿的方式遗留标记。除非在发情交配季节,一般它们相互间不会发生直接的接触。这些气味标记是它们保持相互联系、护卫家域和维持社会等级的主要方式。气味标记的物理位置的高低表明了个体的社会等级。气味标记位置越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就越高。

  刘定震博士的课题组人员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采自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不同年龄、性别的大熊猫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大熊猫的尿液中包含有关亲缘关系的信息。即亲属之间在尿液的化学物质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上是相似的,而且这种亲缘信息仅存在于发情季节的成年雄性个体尿液中,幼年和雌性个体的尿液中以及处于非发情季节的个体尿液中则缺少该信息。这是首次在大型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发现这种亲缘信息。以往科学家曾在北美河狸的肛周腺分泌物中发现该亲缘信息。

  这一研究结果以及该课题组后续对肛周腺分泌物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的尿液和肛周腺气味都可以充当它们的身份证,而在发情交配季节雄性个体的尿液还充当了区分亲属和非亲属的主要标志物。该结果对于解释圈养雌性大熊猫的配偶选择行为,进一步推动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