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化学复习 > 试验园地 > 文章正文

对几个化学实验的教学建议

时间:2009-11-02 11: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可操作性很好,有利于学生动手、观察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现对部分实验内容的具体操作做一些探讨,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建议和成功经验一起交流。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该实验操作因在9月份,气温较高,蜡烛燃烧烧杯壁有水雾的现象不明显,所以要指导学生在最初的几秒仔细观察,时间稍长,烧杯就被烤热,轻微的水雾马上消逝。建议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补做,时值12~1月份,现象明显,证明石蜡中也含氢元素。另外,实验中所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对于没有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讲,此举的成功率很低。建议改用图1装置,蜡烛在烧杯中燃烧一会儿取出,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二、活动与探究──收集呼出的气体
  
  1.要指导学生收集从肺中呼出的气体,即用鼻吸气后用嘴吹出,不要鼓腮。忌用嘴吸气、鼓腮吹气,否则会造成该实验步骤3的探究结论情况复杂。(当然,用两种方法吹气,多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引导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探究,则另当别论。)
  
  2.该实验的步骤4,同样会因9月份气温高,呼出时嘴和玻璃片必须凑得很近才有短暂现象。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知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因此建议插入讨论和举例,如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再戴口罩,眼镜为什么易模糊等也可达到目的。
  
  三、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可将直径25 mm(大一点则更好)的试管截去底部,组成图2装置,操作更简单。燃烧完毕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液面逐渐上升至1/5高度(相对于烧杯内液面)。

  四、铝箔的燃烧实验
  
  该实验有一定难度,有时一次不能成功。经试验,应使用4 mm粗细的粗铁丝(太细易将铁丝燃着),铝箔裹在铁丝上要呈圆筒形。这样效果较好,成功率较高。
  
  五、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要注意用新配置的溶液;将铜丝擦净插入溶液后切勿搅动(或受震动),静置片刻后即能看到铜丝上长满银白色的银絮,溶液变蓝色,获得教材图示的效果。
  
  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建议实验前,先用磁铁对氧化铁粉做吸引试验,反应后再用磁铁对还原产物做吸引试验,使学生确信生成的是铁粉,增强实验效果。
  
  七、饱和溶液的活动与探究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饱和溶液的实验,由于教学时间处于2~3月,气温(室温)一般仍偏低,5 g硝酸钾加入到20 mL水中,已非常接近饱和,溶解耗时也较长,所以,每次加5 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有些欠妥,学生易误解。因为第二次加入5 g硝酸钾在当时的温度下几乎全部不溶解,所以建议修改每次加入硝酸钾的量。
  
  八、将家庭小实验改为兴趣小组活动
  
  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和制作叶脉书签,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建议改为兴趣小组活动。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