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滞留海外(3)
国内知名留学机构启德教育集团总裁李朱的结论很简单:当中国超过美国的时候,人才自然回归。 而根据以往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人才将大量回归。这是一个转折点。王通讯说。也有数据显示,当教育
国内知名留学机构启德教育集团总裁李朱的结论很简单:当中国超过美国的时候,人才自然回归。
而根据以往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人才将大量回归。这是一个转折点。王通讯说。也有数据显示,当教育经费占GDP5%以上、研究开发经费占1.9%以上、科学家工程师人均研究开发经费6万美元以上、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每百万人口有1500人以上时,归国的海外人才会大幅增加。
事实上,经济只是其中一方面因素。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但留学生回归比例反而下降。王耀辉认为,滞留海外的人才,很可能因为本国经济发展、政府承诺和决心、显现端倪的市场空白就做出回归的决定,同时还有非市场因素左右着人们的选择,比如对亲人的思念、双重国籍带来的归属感等。
目前的中国,能否留住青年一代精英,解答的方案有许多种,但人们对人才战争形势的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是改善现有环境的动力。
会有回流的一天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称过早留学不太好
记者:今年,留学生低龄化引起社会关注。这些年来,留学的趋势是怎样的呢?
王通讯:留学潮,绝对与改革开放分不开。以前是公派出国,现在是公费自费相结合留学。当前,国外学校大张旗鼓地来中国招生,尤其是英国。这是好事情。留学的孩子们可以走向世界,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记者:很多人现在担心留学的人太多,流失的人才也就越多。您怎么认为?
王通讯:现在面对所谓的人才流失,人们心态更加平和了。人才会回流,从流出大于流入,到流出等于流入,最后到流入大于流出会有人才回流的一天。英国人才往美国流,德国人才也往美国流,我们的人才流出去不正常吗?实际上,留学目的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还是为国家?这都有道理,这三者可以统一起来。
记者:对那些暂时没有回来的人才,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
王通讯:不要只看眼前,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把这当成一个过程。从长远看,优秀人才到国外掌握先进技术,也是好事。事实上,留学生暂不回国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时也是有道理的。在了解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辩证地看待留学与回归的利弊与得失了。
记者:您觉得多大的孩子出国留学比较合适呢?
王通讯:我认为,过早出去留学不太好。在基础教育方面,国内做得很好很扎实。学生太小,如果没有自制力的话,到国外也不行。国内外教育的差距可能在思维灵活性以及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年龄大一些,到了能够辨别是非的年纪,能对外面的花花世界看得清楚些,出国学习比较好。一般的话,大学毕业比较合适。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