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考地理大纲:结合实际多元思维
2004年高考的地理《360高考纲》颁发了。下面就其中的变化部分谈谈其启示与复习对策。 一.地理《360高考纲》变化部分的主要特点 1.
2004年高考的地理《360高考纲》颁发了。下面就其中的变化部分谈谈其启示与复习对策。
一.地理《360高考纲》变化部分的主要特点
1.只进行表述方面的改动,没有实质的变化
地理《360高考纲》中有大小20多处改动,其中为使文字表述更加严谨、清楚而改动的有7处。
⑴.为表述清楚或顺畅而做的文字改动
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之前,增加了“太阳系概况”,以把隐含的内容清楚地表述出来。
在“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把“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改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在“聚落的形成中”,删除了“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这是因为前面的城市起源包含了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内容。
⑵.为表述简单、明了而进行的改动
将“环境问题及其发展”改为“环境问题的产生”。
将“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改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⑶.为表述科学、准确而进行的改动
在“城市区位”部分,因其下面内容是对城市区位主要内容的解释,不能用“区位”去解释区位,故将其替换为“城市发展”。
2.为贴近教学实际而做的改动,从而降低了难度
地理《360高考纲》中有5处是把理论性很强的说法改成符合高中学生实际水平的叙述,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即:
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替换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并删去“城市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在“人口与环境”部分,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替换为“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把“人口发展模式及地区分布”替换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将“环保事业”替换为“环境保护”。
把“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替换成“人地关系的演变”,因为从中学实际出发,是不可能研究人地关系思想史的。
3.为科学反映地理原理、规律而做的改动,使说明更加严谨、规范
地理《360高考纲》中有3处做了这种改动:
在对“聚落的形成中”,把“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替换为“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所以这样替换是基于:人类社会诞生的初期,聚落的形成主要是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当时还基本没有“历史条件”可言。
另为鉴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把有强调正面意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替换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使表述更具客观性。
在商品农业部分,还将“发展方向”改为“发展趋势”,以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 来源:360高考-高考
4.改变具体表述,放宽内容局限
地理《360高考纲》中只有一处出现用宽泛的语言替代具体叙述,即在“地质灾害部分”中,以“主要地质灾害”取代了原来的“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使考核内容放宽。
5.用概括说法包含具体内容
这在说明的改动中有2处,即在“城市化”一节中,删掉了“城市化标志。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将题目直接换为“城市化及其进程”。
二.针对地理《360高考纲》变化部分的复习对策
在今年各科的考试说明中,地理《360高考纲》的变化是较大的。让我们在下一步的复习中及时把握方向。这主要有:
1.对说明中只是表述方面,而没有实质变化的改动内容,主要做认真理解。但对过去隐含而现在明确提出的内容应引起注意。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