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最大限制提分技巧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最大限制提分技巧关于历史考查内容,在上篇的文章都已经详细的说了,现在总结一下:学生紧紧围绕四个方向内容复习,分别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外经济体制的调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最大限制提分技巧
关于历史考查内容,在上篇的文章都已经详细的说了,现在总结一下:学生紧紧围绕四个方向内容复习,分别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外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大国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变化。这四个方面内容,占高考90%以上的考点,那么在考前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了,把以上内容,转化到答题中去,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对历史题的驾驭能力。那么从哪些方面做起能最大限度的提分?我给大家几个非常实用又好记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匹配
就是说你在答历史题的时候,答题内容一样要与所给的材料、时间、不同时间段的政治和经济等特点、分值、立场等匹配起来。这样的话,你才能百发百中,最大限度的得分。
例如举几个例子:
2011年北京卷,选择题第21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1)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2)工业革命 (3)殖民掠夺 (4)奴隶贸易
A(1)(2),B(2)(4) C(1)(4)D(3)(4)
那么在答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就想到匹配,一是与时间1617世纪匹配,和空间英国匹配,与题目要求原因匹配。那么这个题目答案就一下子出来了。这段时间,英国还没有成为海上霸主,也没有进行工业革命,这些都是在18世纪,因此与时间上就不匹配。所以答案是D。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行动,出现的原因有:
(1)《马关条约》签订,(2)提出改革要求遭到拒绝,思想发生转变(3)西学传入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1)(2)(3)B(2)(3)(4)C(1)(2)(4)D(1)(2)(3)(4)
那么答这个题目,看看时间与事件上是否匹配,孙中山28岁那年,应该是1894年,《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因此在时间和事件不匹配,答案不含有(1)。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材料题:
唐太宗发现一个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以上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全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期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怎样的特点?
那么在答题的时候,与时间匹配唐代初期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结合,与材料内容匹配,材料中说皇帝的由于受到法权掌握者的建议,就改了决定,于是可以得出当时皇权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与问题匹配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马上想到:集体决策,具体表现为君臣、中央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
答案为:
皇权与法权的冲突(很多学生答出于相权的冲突,就不得分了,因为与材料内容不匹配,紧紧考死记硬背积累的东西,盲目的拿过来用,这样肯定不行)。皇帝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
因此说这个匹配是贯穿整个考试的关键词,能帮助你在审题,答题、组织答案等环节上,不误入歧途。
第二个关键词:角度
很多简答题,答题角度都是通用的,例如你在答以下问题的时候:
以农立国思想出现的原因
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等等问题,
你可以从政府(统治阶级)、内因、外因等角度来组织答案(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