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0高考优秀作文点评(2)(3)
三、形式多样,彰显特色 优卷中多以议论性散文见长,但《尘封的梦,重拾未晚》却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应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写记叙文有点难,难在文章必须展现新意,写得有特色,才能征服阅卷老师。
三、形式多样,彰显特色
优卷中多以议论性散文见长,但《尘封的梦,重拾未晚》却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应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写记叙文有点难,难在文章必须展现新意,写得有特色,才能征服阅卷老师。《尘封的梦,重拾未晚》这篇文章初读可能给人造成与原材料偏离的感觉。细读之后才会让人明白,作者还是紧扣考题的材料进行创作的,这可见阅卷老师的认真负责。因为作文考题的原材料提到格林兄弟收集很多传说后找不到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于是他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他们的朋友偶然发现了他们整理的东西并联系出版社出版。考题中这些语言与“尘封”“重拾”是相吻合的。作者在文中叙写了爷爷重拾年轻时的尘封的梦的经过,最后点明:“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全文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士运论》作者的文言文功底是很扎实的。作者受三国李萧远《运命论》的影响,文章扣住作文题材料中格林兄弟努力收集民间传说以及《格林童话》出版后对世人的影响,写出习作。当然,作者对历史知识以及古代经典的认知也是令人赞许的。没有这些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是很难写就《士运论》的。用文言文的方式来作文,需要有一些前提条件。如果同学们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机械模仿,势必产生“东施效颦”的结果。可见,“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必须积累、借鉴、创新,才能彰显自己的特色。
有睿智哲思,但过于“炫示”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 王立根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这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十分必要。这几年福建的作文题较新颖抢眼,题目貌似平实,其实有深意寓焉,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今年高考作文提供一则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只是一个话题的引子,这材料只有故事没有观点,要考生自行提炼观点,这就要先读懂材料再深入思考。
新材料作文允许多种立意,多角度思考,我们可以从格林兄弟不成功的角度说,如“行百里半九十”“功亏一篑”;也可以从《格林童话》本身来说,《格林童话》的发现说明了经典的文学作品价值的巨大以及社会重功利轻人文等等;再从格林兄弟的朋友的角度说,说明文学价值是客观存在,而被发现被认可却是主观的偶然,这里有偶然与必然的哲理。这个例子很生动地告诉我们,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因为我们从惯常思维出发,乃至一条胡同走到底。要习惯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试一试。要知道,社会进步是靠创新来推动的,要别具匠心勇为天下先,才可能采撷到鲜花和果实。
从2010年优秀作文看,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表现为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
此次作文可看出考生们的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同时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一文提出了“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观点新鲜,这是因为作文题激活了他们的顿悟思维,这思维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平庸作文的思维是惰性的、被动的,很难悟出深层含义。《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也深刻地指出:“实用主义的发展迷惑了我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于机件般的冷酷言行,我们忽略了美,遗失了真,摒弃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记那颗心”。这是一种批判思维,切中时弊,能发人深省。《偶然?必然!》一文说:“没有一种偶然的成功,不是用‘必然’的意志绘就;没有一种偶然的成功,不曾被‘必然’的汗水沾染!”全文做到了语言与理趣的有机结合,充满了睿语哲思。《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动情地说:“翻转属于自己的硬币,找寻其另一面价值,事物的其他价值会为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同时在议论中说话不偏,说理不拗。仔细品味,便能发现此文在语言的辩证性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学生借鉴的东西。《站对人生的舞台》说:“人人都是人生的主角,许多人只是站错了舞台,才使短暂却珍贵的一生耗费在一个看不到出路的角色上。”似乎有诗的敏感,可触摸和敏感、敏锐的诗性,它启发了我们的心志。《只待蓦然回首》一文说:“智慧女神的光芒更胜过幸运女神的眷顾。”也有一点睿智哲思。《驭思,轻吟韵调》更是如此:用诗意生动的画面、带有哲思的语言呈现出自己的情感色彩。《尘封的梦,重拾未晚》写他的爷爷,全文看似离题,与此次作文风马牛不相及,颇有套题、宿构之嫌,但结尾却有一句话:“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回今生的这一次擦肩而过。”有一点点暗扣材料的主旨,相当“狡黠”。(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