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育十大关键字盘点 学历门南方科大入选(4)
“大拇指行动”自开展以来,吸引超过60万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参与,他们活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为赛事提供礼宾接待、语言翻译、竞赛组织支持;他们活跃在6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交通
“大拇指行动”自开展以来,吸引超过60万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参与,他们活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为赛事提供礼宾接待、语言翻译、竞赛组织支持;他们活跃在6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交通路口、交通站场、公园景区及街道、社区,提供亚运宣传、信息咨询、交通指引。他们影响覆盖的人群超过200万人次,亚运会期间,亚运城市志愿者的“大拇指”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大拇指一代”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他们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亚运会期间,他们以出色的表现向社会表明:80后90后是能担当的一代。
浮云评说
“垮掉的一代”一度曾是中国80后、90后的代名词,自我意识过强、感恩意识太差、不能吃苦受累,成为很多人对80后和90后群体的大致印象。但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上大学生志愿者的精彩表现,已经颠覆了人们对于80后,尤其是90后的传统印象。
随处可见的“大拇指”已成为广州亚运会最出色的名片,他们通过在亚运期间的精彩亮相,成为广州市民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文明缩影;他们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迷人的微笑是广州最好的形象品牌;他们的辛勤付出,展现了广州的形象。
亚运会已经完美落幕,也许我们不能再在街头看到身着绿白两色相间志愿服、手执“大拇指”招牌的志愿者们的亲切笑容,但是他们已经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已然融入到我们中间,或者在我们看不见的边远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7 关键词:胡郑之争
引爆时间:2010年12月8日
事件主角:胡子宏、郑渊洁
来龙去脉
2010年12月以来,胡子宏的博文《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在网上掀起热议。随后,《羊城晚报》采访了胡子宏和郑渊洁,至此,点燃了胡子宏和郑渊洁观点大PK的导火索。胡子宏在博文中对郑渊洁的育子方法提出质疑,他对自己的孩子表示“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家教理论不适合我们。你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依然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除了刻苦学习别无选择”。
对此,郑渊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生儿子时仍是工人,我原来也不是‘郑渊洁’。那时我就想,为了教育儿子,我要奋斗一回演示给他看,让他目睹父亲如何把一贫如洗的家通过正当劳动变得富有。”他认为,教育就是亲力亲为加以示范,用活生生的榜样“润物细无声”般加以影响和引导,“你叫孩子成功,那你先成功给孩子看,让他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效仿。所以,关键还靠父母的示范和奋斗。”
浮云评说
胡子宏和郑渊洁的观点可谓是完全对立的,前者是应试教育 的热烈响应者,浏览其博客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学习成绩分外关注,每次考完都把儿子成绩和排名写在博客里,对于这一点,小记深深打了个寒颤,不知胡子宏的儿子是“乐在其中”呢,还是“悲在其中”?再看看郑渊洁的教育方式,郑渊洁很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应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完全对立的,甚至把应试教育称之为“毒瘤”,所以郑渊洁的儿子小学毕业就辍学了,郑渊洁用自己的方式去培养儿子郑亚旗。
咱也不好说郑渊洁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成功的,只能说他的教育方式代表了“精英阶层”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也许,对于胡子宏代表的“草根阶层”是完全不适用的。胡子宏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观点,“我们是普通工薪阶层,我们只能按照普通家庭的教育原则来教育孩子。”但胡子宏们因为自己无法改变草根的命运,所以把实现精英的梦想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这一点,郑渊洁给出了强有力的反驳:“你叫孩子成功,那你先成功给孩子看,让他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效仿。”家长有家长的路,孩子有孩子的路,让孩子去走家长的路,这样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胡子宏们,改变命运的希望还是寄托在自己身上吧。(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