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待高考改革 提高自学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课程改革后平均到每个科目的时间少了,对老师来说,每一堂课的效率就必须提高。黄本武告诉记者,目前教学大纲并无太多变化,变的只是授课方式,从以前的教学改为现在的导学,这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对学生而言,自学能力的提高,是面对此次高考改革的一个重点。高考改革其实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平时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意识的学生来说,新的制度会更加有利。多名高中老师表示,迎战新的高考时代,必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滨城区一中的董主任告诉记者,近年全省推出一系列素质教育改革,目前高中周末和晚自习时间由以前的老师讲课改为学生自学,就是其中把时间还给学生的体现。而这些改革也正是为高考改革打基础,两者都是进一步实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体现。 高考的改革一定是经过科学调研的,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其实都没必要。董主任说,教材没变,学生们都面对同一个规则在一条起跑线上,谁都不会吃亏。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学生要以平常心面对,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不变应万变。 所学课程在高考中综合体现 学业水平测试或将作为参考 采访中记者发现,文理不分科以后,一个明显改变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多了,那么平均到每一科上的时间就相对少了。以前文理分科,学文就以几门文科课程为主,理科也是一样。但我们上高二以后,文、理课程的数量差不多是平均的。何朦朦说。 也有家长提出自己的疑问,孩子正读高一的刘先生表示,我孩子平时理科比较好,我们也倾向于让他学理,但政策变了以后文、理课程都要学。将来高考综合考卷还是要区分文理的,如果学理的不考文科,孩子学那么多课程岂不体现不到高考中? 对此,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黄本武和毛中华老师都表示,所学课程虽不会全部作为高考内容,但在高考之外,每门课程还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测试成绩会成为高考录取参考。 据了解,从2011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实施,考试成绩记入高考考生电子档案。到2014年,省属本科院校将实行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业水平测试也将体现。同时,由于改革后不再组织统一体育测试,以学生高中学习期间的体育成绩取代,目前有计划把体育课也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当中。 高考户籍政策放开 不会增加外省考生数量,对本地考生并无影响 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从2014年起,山东在全国率先放开高考户籍限制。 虽然户籍限制放开了,但很少有考生愿意到咱们这里考试。说到这项改革政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和多名高中老师都无一例外地认为,户籍政策的改革几乎不会增加在滨州参加高考的人数,对本地考生不会有什么影响。 以滨城区一中目前的生源情况来看,高一共有26个班1600多名学生,这其中,外省户籍学生仅有2名,高中三个年级的外省学生加起来也不超过10名。外省学生本来就这么少,留下来参加高考的就更少了。 滨城区一中办公室董主任介绍说,山东高考人数多、分数高,外省借读的学生最终都会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点大可不必担心。 据了解,目前滨州市高中的外省学生数量很少,这部分学生多是跟随在滨州工作的父母来此借读,并且都有回原省份参加高考的打算。除外省学生外,各个高中还有一部分借读的省内外地市学生。东营户口的学生比较多,高一每个班里大约有10个左右。董主任表示,高考改革中关于户籍限制取消的改革,目前看来主要是针对外省户籍学生,对省内的跨地市的学生暂时还没有明确规定,但将来也有放开的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